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(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)创建于1835年,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西医医院,至今已有179年的历史。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“逸仙”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。百年传承,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。
目前,医院共有三个院区,一个门诊部,包括:院本部、南院区、增城院区及南校区门诊部。现有职工4432人(专业技术人员3462人),其中有长江学者2人,973科学家1人;正高级职称127人,副高级职称 322人;博士生导师67人,硕士生导师160人;现有学会副会长、副主任委员7人,省级学会会长、主任委员19人,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33人。医院年开放床位2140张,年总诊疗人次逾320万人次,年住院手术例数近6万台,年出院病人逾9万人次。
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、6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和400余名进修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,是全国首批较大规模(100人/年)开办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教育的五所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2011年一篇博士论文入选“全国百篇优异博士论文”。同时,医院还是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;广东省仅有的6家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;广东省精品共享课程4门,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,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8项,主编全国统编教材5部。
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突破,现有临床重点专科9个,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3个,广东省“十二五”医学重点学科2个,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,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(开发)中心1个,广东省“十二五”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,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,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。医院多次获得国家“973”“863”计划、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”、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”等重大课题资助,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,总资助经费2692万,获得项目数和资助额度均创历史新高;年发表SCI论文数超185篇,影响因子总数518;宋尔卫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于《Cell》、《Cancer Cell》等国际前列杂志,并被世界前列的科学杂志《Science》评选为“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”、入选国家教育部“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”, 2013年度获得“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”及入选科技部“中青年科学创新领军人才”,医院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医院各项工作获得社会肯定,先后荣获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”、“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”、“全国医保管理先进单位”、“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”、“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”、“广州市十佳医院”、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等称号。同时,在抗击非典、抗震救灾、广州亚运等突发事件和医疗保障工作中均有出色表现,分别被广东省、广州市授予“抗震救灾英雄集体”称号,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“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”称号。(2014年6月)
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,是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。
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、病因、致病机转、流行病学、自然史、症状、征候、实验诊断、影像检查、鉴别诊断、诊断、治疗、预后。
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,进行理学检查,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,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,获得较有可能的诊断;获得诊断后,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、生活方式、药物、介入性治疗(如心导管、内视镜)等,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,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。内科学根据器官系统分设次专科(三级学科)。